弯弯的什么(弯弯什么填空)

弯弯的什么(弯弯什么填空)

在陕南秦巴的千山万壑中,分布着无数条弯弯的山道,有的如长蛇,从山底盘旋到山顶;有的像小河,穿山越岭,在山间缓缓流淌;有的似一条天赐长绫,缠来绕去,裹挟在高耸的山腰间,时隐时现……

弯弯的什么(弯弯什么填空)

山道的形成,传承的是精神。秦巴天堑,沟壑纵横,山大坡陡,险道崎岖难走。陕南人民总结为:“山岭高,山路长,买卖东西靠肩杠,半世光阴路上忙”。农户卖头大肥猪都要用花杆抬,农民形象地说:“人走路,猪坐轿,人在流汗,猪在笑,不是肥猪想坐轿,只怪山上没有道。”群众望山兴叹,行路难,难于上青天。山路漫漫,盼坦途,群情难却。80年代初,陕南人民就深深悟出“要想富,先修路”这个道理。在外工作人员和村组干部牵头组织,动员全民修路,一时之间,男女老少齐上阵,披星戴月共同战斗,演绎着战天斗地的一幕。打眼放炮,挥镐凿石,抬石砌档,执锹扬土。他们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,用原始的工具向大山宣,战酷暑、冒严寒,几经风雨,几度春秋,凿山架桥,让天堑变通途,一条条山道蜿蜒盘旋在秦巴山腰,通到一个个农家大院,延伸到一片片产业园。在山道建设中,山民们体现了一种憨厚的舍小家顾大家的无私奉献精神,村道修到哪里,群众的利益让到哪里。许多村民自愿拆去挡道的房屋、院墙,毁掉果园,让出承包地,让出院坝晒场村道。汉滨区把村道建设中表现出来的众志成城,艰苦奋斗,无私奉献总结为村道精神,广为传颂。

弯弯的什么(弯弯什么填空)

山道的硬化,连结的是民心。上世纪末,农村的山道绝大多数是土路,“天晴硬似钢,下雨一包汤,风起尘土扬,上路愁断肠。”雨天,人们在泥泞的山道上艰难的行走,大人两腿泥,小孩泥娃娃,庭院里,教室里,到处都是被泥脚带进的泥坨子。晴天,山民们拉沙、运砖,购肥、卖山货,运输车辆经常在坑槽里冒着黑烟挣扎前行,人掀车车拖车的现象是家常便饭,为了解决行路难问题。2006年至2010年,陕南抓住“群众铺底子,政府盖面子的政策机遇”,掀起通村水泥路建设热潮,多数村民卖掉过年猪,拿出家中多年积蓄捐资修路。不到4年时间,陕南90%以上的村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,实现了多少代人未能实现的梦想,更成为村镇建设的风向标和导航仪。公路通、思想明,百业兴。如今大山深处通了车,山村热闹起来了,长眠地下的矿藏,成为产业源头,滞销的山货开始外销,山民们纷纷买车跑生意,村民发展的路子越来越宽,引来了外面的“金凤凰”投资办厂兴产业。茶叶、魔芋、烤烟、瓜果、畜牧、蔬菜、粮油等许多农产品让农民的腰包迅速鼓起来,腰板硬起来,楼房盖起来,生活美起来,笑容甜起来,农村的摩托时代和私家车时代取缔了自行车时代,城乡差距逐渐缩小。

弯弯的什么(弯弯什么填空)

山道的改造,顺应的是民意。虽然水泥路实现村村通,但连村通组到户率并不高,而且多数路面只有3米多宽,路窄、坡陡、湾急,已不能满足农村发展的需要。2016年以来,陕南抓住脱贫攻坚机遇,对乡村主干道进行拓宽改造,修了路肩,安装了防护栏,立项投资修建了连村通组路网,一头连着千村万户,一头连着精彩的世界,小路连着大路,大路连着通天大道,相互交织纵横交错,峰回路转,蜿蜒连绵,像毛细血管,每天都在进行着人流、物流的新陈代谢;像饱满的粮仓,每天都承纳着新的收获和希望。

弯弯的什么(弯弯什么填空)

弯弯的山路是人们走向小康大道的起始点、过渡带。走在弯弯的山路上,就像回到了家,投入到母亲的怀抱,走进亲人们的心田,有享受不尽的温馨和愉悦!(刘贵成)

以上是 弯弯的什么(弯弯什么填空) 的全部内容, 来源链接: www.tmjl8.com/smart/441102.html

回到顶部